恒大美元债:真相与迷雾专业实盘配资
恒大集团,以前可是中国房地产界的扛把子,现在却因为欠债太多,变成了全世界都在盯着的大新闻。特别是它的美元债,时不时就冲上热搜,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。有人说是“银行内保外贷”,意思是国内的银行给恒大做担保,要是出事了银行负责兜着;还有人说这债都是外国人买的,跟咱们没什么关系。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?
### 恒大和它的美元债:从风光到危机
先来说说恒大集团是个啥情况。恒大是1996年在广州成立的,靠着搞房地产开发一路飞速发展,成了中国数一数二的房企。鼎盛时期,全国有上千个项目,房子盖得那叫一个多,顺便还把足球队和矿泉水弄得挺火。这么大的事业,钱从哪里来呢?除了找银行贷款、卖房子收定金,恒大还跑到国外去发美元债,借了不少外债。
美元债啊,简单讲就是用美元计价的债券。中国企业跑到海外发这种债,一般是用来盖楼、买地,或者还其他的债。恒大从2015年到2021年,发了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美元的债,数量大得吓人。这些债的利息也不低,一般在8%到15%之间,比银行贷款贵多了。为啥利息这么高呢?因为市场上的人觉得恒大风险太大了,投资者要想赚更多钱才会愿意买它的债。
银行内保外贷”是个误解
到了2021年,恒大突然出事了,钱链子断了,美元债也接连违约,债主们急得团团转。这时候啊,市场上就开始传各种说法,其中有个叫“银行内保外贷”的误解特别常见。咱们今天就好好把它给说清楚。
银行内保外贷”纯属谣言
“银行内保外贷”到底是个啥?其实啊,就是国内银行给国外的投资人做个担保,让他们买中国企业的债券时心里踏实点。要是企业还不上钱,银行就得赔。这种事儿在跨境融资里确实可能发生,但说到恒大美元债,纯粹是瞎扯。
为啥这么说呢?首先啊,恒大美元债的利息高得吓人,8%到15%呢!如果是银行担保的债,利息能这么高吗?银行信用多好啊,有银行兜底,风险小很多,利息肯定低不少。其次,银行也不是笨蛋啊,给恒大担保的风险和直接贷款差不多,但担保费才1%到2%,远远比不上放贷赚得多。银行才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。
再看看实际情况,恒大违约之后,债主找的是恒大自己谈,没听说过哪家国内银行跳出来喊“我来还”。如果有银行真的担保了,债主早就拿着担保合同去找银行要钱了。所以,“银行内保外贷”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,就是市场上乱传的谣言。
那恒大美元债到底是怎么发出来的,又是谁买的呢?咱们接着往下说。
恒大美元债的真实面目:高风险的“垃圾债券”
许家印错在哪:借了高息“垃圾债”
恒大为啥会欠这么多美元债啊?其实大部分都是通过它在香港注册的那些子公司发出去的。表面上看,这些子公司好像是独立的公司,但其实它们就是恒大用来在海外筹钱的小工具。发债的时候有私下卖的,也有公开卖的,主要是卖给外国投资者,时间长短不一,有的几年,有的十几年。
这些债的利息可高了,大概在8%到15%之间,在债券圈子里属于“垃圾债”的范畴。“垃圾债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信用不好、风险很高的债。恒大当初能发这种债,是因为它名声大、项目多,投资者觉得房地产行业再差也不会亏太多。但后来恒大欠的钱越来越多,评级机构早就把它划成垃圾级了,所以利息也就越来越高。
那担保呢?恒大通常是用国内子公司的股权来做抵押,简单来说就是把子公司当成抵押品交给债权人。要是还不上钱,债权人就可以把这些股权拿去卖钱。不过这个担保听着挺靠谱,实际上水分很大。股权到底值多少钱,要看市场的变化,房地产一跌,股权的价值就缩水了。而且更麻烦的是,债权人要靠这些股权来换钱的话,得打跨国官司,这官司打起来,时间和成本都不是闹着玩的。
许家印的财技:空壳公司与资产腾挪术
还有更狠的呢!恒大在香港搞了不少空壳公司,然后把国内子公司的控制权偷偷转到这些空壳公司名下去了。从理论上讲,债主确实可以通过这些空壳公司间接拿到国内的资产。但许家印这个人太狡猾了,他玩的套路多得很,把核心资产东挪西移,甚至直接转到别的公司名下去了,最后把所谓的“担保”价值给掏空了。结果债主一看,手里的“担保”跟一张废纸没啥区别。
比如说吧,恒大在2017年发了一笔美元债,利息还挺高的,11.5%呢,还拿子公司股权做了担保。但到了2021年违约的时候,债主想去追资产,才发现这笔股权对应的那家公司早就被掏空了,什么都没捞着。这种操作啊,不仅坑惨了债主,连恒大自己也被自己逼到了绝路上。
揭秘恒大美元债背后的国内外机构投资者
谁买了恒大的美元债?结果发现美日的养老基金也在里面!
恒大美元债的债主都有谁?别以为都是华尔街那些投机倒把的家伙,其实这里面有不少名字还挺“靠谱”的。根据公开的消息和数据,我们可以扒出这么几类:
首先是那些金融大佬,像贝莱德(BlackRock)、瑞银(UBS)、汇丰(HSBC)之类的,这些金融巨头都买过恒大的美元债。他们手头有钱,投资的路子也广,一看恒大给出的利息挺高,就忍不住下手了。可惜啊,恒大出了问题,他们也只能干瞪眼。
最让人意外的是,美国和日本的养老基金也买了恒大的债券!比如说美国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(CalPERS),还有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(GPIF),都有买。据说美国的养老基金买了超过13亿美元,日本那边也不少。这些基金本来就是想稳稳地赚点钱,结果不小心踩雷了,亏得老人们都心疼。
还有一些国际上的保险公司也参与了进来,买恒大的债是为了分散风险、赚高收益。结果呢?风险没分散好,反而捅了个大窟窿。
散户也有买,不过人数不多,大多是通过基金或者理财产品间接买的。
揭秘:美日养老基金为何惨亏恒大债
哎呀,说到美日的养老基金买恒大债这事啊,其实道理特别简单。为啥它们要买呢?还不是因为恒大债的利率太高了,诱惑太大了!养老基金管着咱们老百姓的养老钱,它得想办法让这笔钱增值,可又不能冒太大风险。一开始看恒大债的时候,觉得还挺靠谱的,毕竟背后有房地产撑着,利率又那么高,看起来就是个稳赚不赔的好买卖。
谁能想到呢,恒大突然就崩盘了!到了2021年违约的时候,这些养老基金傻眼了,买的那些债券价格直接跌到了面值的2%到3%,也就是说,97%的钱都打水漂了,血亏啊!
更奇葩的是,恒大自己人居然也在买自家债!许家印在2018年的时候,通过他全资的鑫鑫公司,买了5亿美元的恒大债,利率高达13%到13.75%。这招儿简直是一箭双雕,既可以从公司抽钱,又能赚高额利息。还有恒大总裁夏海钧,他也买了1.28亿美元的债,利率是8.75%到11.5%。不过人家夏海钧够机智,2021年上半年就把债券和股票全都卖掉了,一下子套现了11.8亿人民币,其中美元债赚了5668.8万美元。虽然当时卖的价格连面值的一半都不到,但至少跑出来了。
反观许家印就没这么幸运了,一直没卖,结果现在啥都没剩下。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!
恒大的美元债风云与全球回响
2021年,恒大彻底撑不住了,资金链断裂,美元债违约一个接一个。现在,还有9只美元债在市场上流通,但价格已经跌到了面值的2%到3%,那些债主基本上是血本无归啊。美日的养老基金被骂惨了,说他们投资的时候简直是睁眼瞎;海外的金融机构不服气,纷纷去法院告恒大,希望能挽回点损失。可是呢,恒大的境内资产不是被冻结就是被查封,跨国追债又特别难,债主们基本上没啥希望。
许家印的日子也不好过。恒大的股价一路暴跌,他个人的身家从几百亿掉到了几乎为零,还得应付各种调查和官司,以前那种风光日子算是过去了。夏海钧跑得快,卖掉了手里的股票跑了,但名声也臭了。香港的富豪刘銮雄夫妇投了不少钱到恒大债上,结果也没能幸免,全都亏光了。
这场危机不仅害惨了恒大自己,还把全球金融市场搞得一团糟。高收益债券听起来很诱人,但实际上是个双刃剑,玩不好就可能赔得一分不剩。美日的养老基金得好好反思一下以后该怎么投资才更安全,恒大的这个故事,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里也算给大家上了一课,真是让人感叹啊。
恒大美元债爆雷警示录
说了这么多,咱们简单总结几点:
首先,恒大发行的美元债和所谓的“银行内保外贷”完全没关系。境内银行根本没提供担保,那些说有担保的都是瞎传谣。
其次,这些美元债本质上就是高风险的“垃圾债券”。就算有担保,漏洞也多得离谱,债权人拿了跟没拿差不多。
再者,债权人可不只是些投机分子,连美日的养老基金这种看起来很正规的投资机构都栽进去了。这事儿影响可不小,对全球都有波及,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。
现在各种信息满天飞,真假难辨。就像恒大美元债这件事,大家千万别听到风就是雨,得自己去刨根问底,搞清楚真相。
恒大从崛起到暴雷专业实盘配资,不仅仅是企业失败这么简单,它更像是一记警钟,提醒我们金融风险无处不在。希望大家都别被忽悠了,多留个心眼。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